白蜡又称“冻举”。是指土壤温度降至o℃以下时,土壤冻结并与白蜡植物根系连为一体后,由于土壤中的水分结冰导致土壤体积膨大,从而把原有的土壤与根系一起始高,解冻时土壤因重力作用而下沉,但白蜡植物根系由于呈网络状或辐射状而不能随着土壤一起下沉,从而导致土壤与根系分离,根系在原处裸露在外,好似被人从土壤中拔出一样,因此而得名“冻拔”。
冻拔多发生在土壤含水量较高、质地菇重的立地条件。另外,由于草本
白蜡植物、木本
白蜡植物幼苗、以及新栽小树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浅,因此容易发生冻拔现象。
在
白蜡植物的生长季节里,由于急剧降温,大气中的水气在
白蜡植物体表面凝结成许多细小的冰品(这种现象俗称“下霜”或“打霜”),使
白蜡植物的幼嫩部分因此而产生的伤害称为霜害。
由于冬春季寒潮的侵袭,我国除台湾与海南岛的部分热带地区外,在早秋及晚春寒潮入侵时,常使气温骤然下降而给
白蜡植物造成霜害。
4.2 白蜡植物低温危害的表现
由于
白蜡植物种类的多样性,同种(或品种)植株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又有自己不同的特点,加之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干差万别,所发生的低温危害的种类及程度也自然各不相同。因此,
白蜡表现形式也就多种多样。但从另一方面来看,由于它们都是
白蜡植物,且遭受的都。